要闻 政务 舆情 科创 产经 金融 时尚 旅游 教育 民生 文化 房产 体育 健康 图片 无人机 VR 原创 长三角频道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营商环境是重要的发展基础。企业的壮大,创新创业的活跃,一刻也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2018年,长宁的“一照多址”“一证多址”改革,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以及“验放分离、零等待”等创新举措先后三次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可谓是硕果累累,备受瞩目。
      长宁区委书记王为人说:“通过改革,长宁尝到了很多甜头,不只是表扬,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产业全面发展,带动了行业齐头并进,也使得各部门能时刻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不断调整管理的方式方法,进一步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精彩观点
王为人
1
王为人

请介绍一下长宁“一照多址”改革具体情况?

请介绍一下长宁“一照多址”改革具体情况?
请介绍一下长宁“一照多址”改革具体情况?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58707
在上海,长宁是最早提出“一照多址”改革的城区。
长宁区推行“一照多址”改革是为了帮助企业在扩大营业规模时减少制度性成本。按照原有规定,企业每开一个店面都要重新办一套营业执照,这个手续比较复杂,也给企业增加了很多时间、经营等方面的成本。我们在走访企业的过程当中,发现这类有需求的企业有一个共性问题,他们都迫切的希望能够在这方面减少负担。
就拿网购水果来说,要送得快,最好是在全市密布配送站点,然而,三年前,为“易果生鲜”做配送业务的上海安鲜达物流科技有限公司却遇到了难点——按规定,各个配送点办一个营业执照,这就需要配备更多人员、花费更多时间。
2016年7月,长宁区率先试点了“一照多址”登记工作,只要是在长宁区从事不扰民、不影响周边环境和公共安全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内资企业,在区内增设一个或者多个经营场所时,可以在一张营业执照上登记本区内多个经营场所,无需重新办理分支机构营业执照。此举大大节省了企业网点扩张的人力和时间成本,“南瓜车造型”等6家企业,最早成为这一制度的受益者。
如今,“一照多址”“一证多址”的改革不断深化,先是在市工商局的指导下开展跨区试点备案,再到适用对象发生变化,从内资企业延伸到外资企业,从公司制覆盖到所有企业类型,不再局限于“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等,从“1.0版”,进阶到“2.0版”,甚至是“3.0版”,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门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坚持的长效机制。
目前只要符合“一照多址”要求的企业,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措施来进行管理,有效简化了各项流程,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增强市场微观主体活力。
1
王为人

如何善用互联网思维,探索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

如何善用互联网思维,探索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
如何善用互联网思维,探索跨区域网络市场协同监管?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58706
很多消费者经常用到的APP,在国内具有较高行业地位和影响力的“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企业,比如大众点评、美团外卖、携程等,都落户长宁。“互联网+生活性服务业”创新试验区成立三年来,代表企业更是不断涌现,百舸争流。
当精致老城区遇到互联网的“新鲜事”,能碰撞出精彩,也会出现问题。比如互联网企业的客户遍布全国,企业和客户之间难免会产生一些纠纷,那政府应该如何处理,如何维护好双方的权益并且依法进行监管?
一直走在潮头先列的长宁,又出新招,设立了全国第一个网络监管与服务创新试验区。长宁区围绕“放管服”,完善创业扶持条件和激励措施,改进网络监管方式,优化政府服务理念,推动辖区内网络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据悉,自从2017年10月开始,长宁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杭州余杭区市场监管局共同建立了网络监管异地协作机制,通过系统完成点对点的自动化业务办理,实现网络违法案件移送移交及协查的线上处理,从协查请求到信息反馈的周期也由原先数月缩减至3个工作日,大大缩短投诉举报调查处理时间。同时,长宁与阿里巴巴实现数据共享,借助“红盾云桥”平台,加强网络店铺主体管理、交易数据查询、商品线上抽检等合作,一般在1-3日内完成反馈,相比原来2-3个月的案件协查周期,切实提升网络监管效能。
1月3日,沪上首个互联网诉讼平台在长宁法院开通,同时发布《涉互联网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正式启动集中在线审理模式。这是继2018年1月,长宁区人民法院成立上海市首家互联网审判庭,研究互联网纠纷集中审理的‘长宁模式’又一次新的探索。
跨行政区域管理是新课题,在监管中善用互联网思维,不断优化‘互联网+’营商环境,不仅丰富了我们在市场监管方面的新内容,也进一步促进了我们司法环境进一步的改善和提高,未来长宁还将进一步探索,希望在长三角区域内的市场监管能有更多城际之间的合作。
1
王为人

“验放分离、零等待”取得了哪些成效?

“验放分离、零等待”取得了哪些成效?
“验放分离、零等待”取得了哪些成效?
http://vod.xinhuanet.com/v/vod.html?vid=558705
曾经,一瓶保质期15天进口新西兰巴氏鲜奶,检疫通关时间需耗费8天,常会出现“上架就过期”的窘境。如今大不一样,周一挤的牛奶,周二上机,周三到港,周四上柜……从新西兰原产地到居民家中,最快只需要三四天的时间。
这变化的背后是长宁区探索贸易便利化取得的可喜成果。2017年底,长宁区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签署合作协议,对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兰维乐(上海)食品有限公司、纽仕兰新云(上海)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派商业(上海)有限公司、新百伦贸易(中国)有限公司等5家符合条件的进口企业实行“验放分离”,通关速度实现“零等待”。对事先在国外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过品质检测的拟进口产品,加贴包含检测信息的二维码后,就能实现入境时“只需扫码,即可放行”,这一举措大幅提升了贸易便利化水平。
是“管产品”还是“管企业”?是“先验”还是“先放”?这看似是一场政府与企业的“博弈”,实际上考验的是政府部门精准监管的胆魄与能力,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只有摸准吃透企业的需求,才能解决企业的“痛点”和“难点”。
事实上,在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最初开展大调研和大走访,率先得到的支持就来自长宁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他们双方深入企业调研“痛点”“难点”,在刀刃向内创新改革的同时,也根据企业的进口数据情况、自身的质量管理体系等制定了详细的考核细则,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长宁区配套改革也走在全国的前列,从监管方式的“第三方采信”转变为“多方采信”,从“前置审批”转变为“企业告知承诺”,从“物理围栏”转变为“电子围栏”……这些改革举措成功的背后都是市场监管思维的转变、扎实调研的功劳。
优化营商环境要注重企业的感受、市场的评价。每一项改革的举措,都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一定要沉到基层一线,才能找到改革的突破点,这样的改革才有实际的价值和意义。
俗话说“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打造营商环境是个系统工程,最终目的是要聚企业聚人心。多年来,长宁不断求变、应变,不仅甘当企业的“店小二”,更是成了企业的服务员、知心人,在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在提升服务水平、营造法治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中不断取得突破,让营商环境有一个新提升、新气象,也为长宁的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
010070120010000000000000011200000000000000